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!

首页>职场励志 / 正文

工作10年,月薪不过万:为什么你工作很多年,还是不值钱?

admin 2019-08-12 02:08:50 职场励志 116 ℃

  工作10年,月薪不过万:为什么你工作很多年,还是不值钱?

  文/Jenny乔本乔

  1

  昨天,《2019国人工资报告》上了热搜,有条数据特别扎心,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,月薪过万的比例不足三成。

  有人说,二八法则再一次在现实中被印证。80%的资源和财富只属于20%的人。

  有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,成了大厂的香饽饽,有人沦为职场炮灰,每天不是担心被裁,就是等钱还债。头发不停掉,皱纹不停长,可工资却稳如狗。

  怨气深重,在所难免。

  其实,在我看来,月薪过万,并不算丢人的事,北上广很多年轻人都在这个薪水区间徘徊,可怕的是,工作10年,薪水还这么少。

  每次全民薪资报告出炉,总会有人把自己工资低的锅直接甩给老板,觉得他们抠门,自己不辞辛劳,熬了这么多年,老板却总是视而不见。

  可另一边,也总能听到老板们抱怨,为什么现在员工这么难搞,明明干得不怎么样,还每天想涨钱。

  显然,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,在老板眼里,老从来不代表好。想让老板涨工资,你的星级还不够。

  2

  抗压耐燥,不哭不闹

  前天,刚刚升职的朋友和我吐槽:现在的年轻人太难管。

  招了个实习生,每天哄着,工作错漏百出,还说不得,骂不得,你稍稍有点不耐烦,她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。

  有一次,领导着急用人,让她复印个文件,碰巧打印机坏了,急得她像热锅上的蚂蚁,哭声响彻公司,也哭没了自己的转正机会。

  职场里这种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事儿的“假委屈”太多了,如果一点承受能力都没有,动不动就哭闹,玻璃心炸裂,扎伤的往往是自己。

  成熟的职场人,早已戒掉了委屈,有足够的钝感力来处理负面情绪。就算是真委屈,也绝不倒下。

  去年,大火的韩剧《金秘书为何那样》就是很多人的职场写照,老板无比自恋,极端刻薄,说话能把你噎个半死,可抗打的金秘书,不仅忍了9年,还把老板养得没她不行。

  不仅升职加薪不在话下,还要娶她!

  而金秘书的秘诀只有四个字:闭嘴,微笑。

  魔鬼一样的老板,360度压榨金秘书,金秘书还是职场小白的时候。

  每天6点被叫起床工作,花粉过敏的她被要求去买花,被逼学习各种语言,要做到和其他外国顾客无障碍交流。出国工作水土不服,因为缺觉,导致错漏百出,她躲在酒店里放声大哭。

  可是无论经历了什么,金秘书永远带着招牌微笑。

  她可以深夜对着酒店的衣架练习系领带,顶着黑眼圈熬夜学英语,就是绝对不会把脆弱和臭脸留给老板。

  这样的员工,试问谁不想重金留在身边?

  “抗压耐燥”是五星员工的标配,老板眼中的好员工,从不会因为挫折一蹶不振,更不会被委屈打败。

  3

  找借口,等于秀愚蠢

  《我和经纪人》里有一期,壹心娱乐的练习生为了备战《2019创造营》,合伙人李颖亲自带队,杨天真也定期检查训练成果。

  但在一次阶段性的考核中,顾天航的表演作业没有交上。

  他们给出了很多借口,有人说兄弟情份不想耽误别人排练,也有人说,时间上无法兼顾表演和跳舞。

  但是这些理由显然不是老师们关心的点,在老师看来,什么都交不上来,就意味着放弃。

  这很残酷,但是很公平,职场从不相信借口,你只能拿结果说话。

  《欢乐颂》里也有这样一个桥段,关雎尔好心帮生病的同事干活,结果同事做的部分数据有误,但签字的又是她,所以被经理狠批了一顿。

  错误很严重,同事逃避责任,自己又挨批又加班。

  她委屈地找安迪倾诉,可安迪不仅没有安慰她,反而让她审视工作态度,错了就是错了,不管过程如何,老板拿到手的,是你在最后一页签了字,就是你错了。

  职场有一种残酷,找借口,等于秀愚蠢。无论你有什么借口,对老板来说,员工只有两种:做得到和做不到。

 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,说阿里把员工分成四类:明星、野狗、黄牛和小白兔。

  明星,是指有才又有德的员工;

  野狗,是指有才无德的员工;

  黄牛,是能力差一点但任劳任怨的员工;

  而小白兔,就属于有德无才。

  这些人分别该怎么用呢?

  对明星要大胆用,对野狗要限制用,对黄牛要放心用,小白兔最好就不要用。

  阿里合伙人戴珊说,当公司大了,机制完整了以后,对公司伤害最大的,恰恰是小白兔。他们看起来兢兢业业,其实没什么产出,他们或许很爱公司,人也很nice,但就是做不出成绩。

  因为态度极其诚恳,很难让人下手。

  于是小白兔们常常会霸占新人的位置,气走一些有主见、有能力的人。

  当小白兔变成老白兔,公司就离完蛋不远了。

  老板从不相信借口,他们眼里只有结果。也正是这个结果,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薪资水平。

  4

  一团和气,混吃等死

  前几天,和隔壁部门老大聊天,说起这么多年见过公司里最毒的员工,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起一类人:一团和气,混吃等死。

  公司有个前同事,就是这类人,公司的交际花,跟谁都能玩,一到下班就是各种约饭,可偏偏心思不用在工作上,能混日子绝对不认真做,用她的话说,能过得舒服一点,何必那么累呢。

  人际上是如鱼得水,可是工作上的各种篓子,让领导大为恼火,裁员计划一出来,第一批就有她。

  这样的人其实挺傻的,和气是职场最没用的东西,你不是来交朋友的,更不能靠混就活下去。

  最近看了部日剧,《卖房子的女人》,女主三轩家万智是全日本最强的房屋销售,在她的世界里,没有卖不掉的房子。

  很多人觉得做销售,一定要八面玲珑,和谁都能打成一片。

  可女主在办公室的状态其实很恐怖。每天对着电脑查资料,从不和同事寒暄瞎聊,对自己要求严格到变态。

  同样,她也不允许下级混日子,不同意同事混到下班铃一响就逃之夭夭,不能忍受新同事打不起精神,一点小事就精神崩溃,所以,一遍一遍冲他们发火大叫。

  这种人我身边也有不少,她们看似不合群,却是老板眼里最靠谱的人。

  你不必让所有人都喜欢你,但你必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。没有真本事,想靠年龄上位,永远没有出路。

  说了这么多,无非是想提醒大家,要学习自省,初入职场,穷是普通困境。可工作10年,你还是穷,就只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。

  职场有很多不公平,也有不少倒霉事,但你一定要足够清醒,没有一种成功会水到渠成,你必须足够优秀才能和世界谈判

#p#分页标题#e#

  我考上了985,我选择了996:所有的输不起,都是因为躺不赢

  文/丁暖

  01

  马云关于996的福报论,引来大家的普遍不适。

  996,指的是上午9点上班,晚上9点下班,一周上6天班的工作模式。用两个字概括就是“加班”。

  马老师的发言很长,大家可以网上搜来自行解读。

  我觉得大家反感的主要原因,是因为马云的身份,假如他是一个创业中的普通人,自主选择996无可厚非。

  可是,从一个大佬的身份,说出996是福报这样的话,就难免让大家吐槽了。

  毕竟,没有一个职员喜欢被老板加班。

  02

  996让我想到了985。

  我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图片,来自于高三家长群。

  这是一张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图,数据来源是否可靠不详,但代表了一定的趋势。

  数据显示,985的毕业生,首选的企业是华为。

  华为的薪水高,加班也变态,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:

  华为某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。日本专家上任的第一天,在全体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,又说到:我是个工作狂,经常加班,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!说完深深鞠了一躬。三个月后,日本专家辞职了,辞职的时候只说了一句:你们这样加班,是不人道的!

  考上了象牙塔顶层的985,过上了加班加点的996,面临身体垮掉住进icu的风险。985.996.icu,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?

  03

  一个男孩子,高中三年刻苦读书。爸爸妈妈说,孩子啊,苦过这一阵子,上了大学就会好了。

  男孩终于考上了大学。躺在铺上,他美滋滋谋划,业余时间打点工,争取在四年后毕业时挣够钱买辆奥拓。

  然后,他听到下铺同学在电话里一句话实现了他的愿望:“爸,让司机把我的车开宿舍楼下吧。。。。。。”

  这时候,这个男孩子才意识到,与他近在咫尺的地方,还有一个他遥不可及的世界。

  生活的艰难,不过是刚刚拉开序幕。

  王思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感谢老天让我选择的easy模式。小王确实应该感谢老天,因为老天给更多人的是diffculty。

  生下来手无寸金,活下来拼尽全力。

  那些出身easy的人,可以在应聘的时候对996果断说不;

  那些为生活所迫的人,只要钱到位,36524也无所谓。

  04

  某创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,危难时刻,公司里扫地的阿姨拿来了600万融资。

  阿姨喜欢公司的氛围,希望大家不要走掉。这位阿姨,是拆迁户,名下房八套。

  网上还看到这么个视频。

  一位广东大叔,开了家小饭馆,供应食材丰富却价格极低的套餐,还免费续餐。

  人们好奇这样做是不是挣不到钱。

  大叔笑嘻嘻说,挣得少,但我很开心啊。

  大叔有十栋房子收租。

  请注意,不是套,是栋,dong的栋!每栋七层。

  看上去都在挣钱的人,生活大不同。

  有些人,挣钱就是为了钱;

  有钱的人,挣钱图的是快乐。

  看了广东大叔的视频,有位读者表示他找到自己多年失眠的原因了:

  困,为什么睡不着?

  因为我没有睡后收入!

  别抱怨挣钱辛苦,那是因为你的钱还没有多到能够躺赢的份上。

  05

  过度劳累本身是一种冒险,拿今天的健康去赌明天,值不值?

  不值。只是,降低了眼下的风险,不代表未来安全。

  吃的我们可以随便,别人吃五千的大餐,我们吃五块的煎饼果子就好了;

  穿的我们可以随便,别人穿五万的 ,我们穿五十的就挺好了;

  住的我们可以随便,别人住五千万的豪宅,我们五百的地下室也能凑合。

  可是,当你或者你的家人生病了呢?你总不能跟医生说,医生,我钱不多,随便给我治五毛钱的病吧?

  996有icu的风险,可是,你若不趁年轻多干多得,未来威胁你的依旧是icu。

  生活之所以复杂,复杂在不是因为你努力了就会解决一切问题。

  有些问题是生命的附属,就像生下来镶嵌在基因上的某些缺陷,你无法逃脱,只能担负。

  缺钱,原本就是现代人最普遍的先天不足。

  6

  人分四类:

  1、有钱有闲;

  2、有钱没闲;

  3、有闲没钱;

  4、我们。

  我们一无所有,如果抱怨满怀,不仅一无所有,还一无是处。

  一位朋友很拼,有人认为他的努力不值,因为他的所得看上去远远对不起他的辛苦。

  面对质疑,这位朋友说:

  最开始的努力一定是收效甚微的,但是,我相信,我的下一代,他继续努力变化会越来越大,如果我现在放弃,他的未来只能更加沉沦。

  是的,当你身处低洼,脚踩淤泥的时候,你努力的意义,也许在你的下一代身上才能体现。

  富人的富有,表现在不仅拥有外部资产和资源,还有全局思维和卓越见识。

  穷人没有钱和资产,想改变,必须从自己的大脑开始。

  人生就像一场密室逃脱,我们身处夹缝,彷徨、思考、尝试、挣扎。

  你若不是出身富贵,勤奋和勇敢是你唯一的机会。

  7

  人在职场飘,终归会挨刀。

  和996对抗,最先动摇的,一定是那个最需要钱的人。

  彻底摆脱996的办法,是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。没有资本,你就得通过努力去获得和别人谈条件的资格。

  对于寒门来说,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,依旧是985+996。

  这条路真的很难,但对于没有阳光的人来说,灯光就是希望。

#p#分页标题#e#

  职场上从不怕淘汰的人,都做对了哪些事?

  文/张良计

  1

  与其拼经验,不如拼洞察

 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

  “很多人说起来有10年工作经验,但实际上他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使用了10年。”

  这讲的就是经验的质量。

  很多工作了八九年的人,简历上风光无限,又是大公司总监,又是团队灵魂人物,但如果细究去问,答出来的东西往往都经不起推敲。这样即使简历上写着有8年经验,10年经验,实际上能力和一个刚毕业两三年的人没有区别。

  最近我好几个猎头朋友跑过来跟我吐槽,说现在面试的中高级管理者越来越水。

  比如有一个面试者工作了10年,简历上写着过去一年带领团队创造了300%的增长业绩。

  然而,就这一句话结束了。

  我朋友问他具体是什么东西的业绩,这个业绩是属于他领导的部门还是和其他部门合作的,是什么样的改革或契机让他在短时间内创造如此显著的增长,他在这个过程中具体起到了哪些作用……

  竟然,一个都答不上来。

  我这猎头朋友着急啊,她找这个职位的人选找了大半年,但这位候选人半桶水的状态又让她隐隐担心。

  后来她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,这个面试者确实是前公司里的一个总监领导,可能力很一般。虽然工作了近10年,但属于浑水摸鱼的类型。公司业绩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其他团队的配合,他只是参与了其中而已,并未有什么突出贡献。

  我们不能说这个人简历造假,但这种含糊不清的说辞在职场中很常见。

  如果碰到HR新人,这样做或许可以蒙混过关,可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,所有公司对HR和猎头的专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了。

  这个专业度,不仅是“找人方法”的专业度,更是对“业务理解”的专业度。比如我在面试HR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问题是:

  1、你做的这个项目遇到过什么困难?

  2、其他人是怎么想的,你又是怎么想的?

  3、为什么你的想法和其他人不同?

  4、为什么你相信自己是对的?

 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对方是HR,说这个提问者是业务部门的老板我都信。

  你再也不能把HR面试当做走过场的形式,也不要妄想拿着网上“如何给面试者留下好印象”的套路就蒙混过关了。

  如今是拼真刀真枪的时代,没点干货的人一定会被淘汰。“X年经验”这种东西,只有参考意义,更重要的是你要对行业有洞察。

  经验人人都有,只要时间呆的够长就可以;洞察并非人人都有,它需要思考,打磨,推翻,重启,实践,论证,优化。。。。。。 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知识的更新,得出的每一条结论都能切中行业的要害和顽疾。

  这种人才,最有价值。

  那如何培养自己对行业的洞察呢?回归到工作的日常:

  a)从细微处总结洞察

  工作无小事,这是我的观点。

  说没有小事,是因为你要学会从任何小事中总结出大事。工作流程,做事方法,合作模式甚至沟通方式,每一件日常背后都能挖掘出值得思考的东西。

  这些不断积累的总结,最后将汇总成这个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。越早看清楚的人,机会越多。

  比如一个简单的跨部门合作,遇到其他部门不愿意配合的情况,你可以用一系列问题来开启连环思考:

  1、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?为什么不愿意配合?是我计划不够周密,还是时间安排有问题,或是资源分配上出现分歧?

  2、这个问题会造成哪些连锁反应和影响?会不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?会不会在之后的合作上出现裂痕?

  3、这个问题会牵涉到哪些人,他们各自的立场都是什么?不愿意配合是对我这个人有意见还是对整个事情有意见?

  4、如果我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需要得到哪些支持?是找大老板直接求助?还是我过去和他们部门领导沟通?或者我甩手不管,等其他人出面帮我解决?

  我把这种思考方法,叫“从一个小点,扩散出一个宇宙”。你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好,但每一个问题都要先想到。

  这就是洞察。

  洞察是对所有信息的归纳、总结和提炼,从而找到背后最本质的原因。它不是对信息的照本宣科,而是对信息的多次理解和加工。

  表面上看“不愿意配合”只是一个日常的工作矛盾,实际上可能是整个业务战略方向上的分歧问题。

  解决它的方法,绝不是你偷偷发一封投诉邮件给大老板然后去撕逼,而是大家坐下来详细讨论各种可能性,在大方向上先达到统一。

 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。

  培养自己的洞察力,最好就从身边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总结起。把它们写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,或者做个电子备忘录。时间久了,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,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。

  以小见大,积跬步足以致千里。

  b)具备反方思维

 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人跟自己唱反调的情况。

 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情绪所左右,光顾着去吵架了,却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。实际上,如果我们站在反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往往会得出让人惊喜的答案。

  比如我曾在一次会议中主张用高举高打的方法推广一个新产品,可对面的一个同事一直跟我唱反调。

  他认为把广告费全花在电梯屏,地铁站,APP开屏广告上并不能产生直接的转化效果,反而做一些垂直社区的内容植入会更精准有效。

  后来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两者并行。先做垂直社区的内容植入,小步快跑看看效果,然后再决定是否高举高打趁胜追击。

  这就是反方思维的运用,它是对自己不断的查漏补缺。

  理解你的“反方”,从情绪中剥离出有道理的东西,然后结合你的思考提出新的观点。

  这是另一种培养洞察能力的方法。

  我最喜欢用的一个问句就是:

  “我如果是别人,我会怎样反驳自己的观点?”

  百试百灵。

  2

  与其等着被淘汰,不如主动去出击

  前两天在看雷军的故事,里面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。

 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初时,为了找到合适的供应商,天天在外面跑。5个月时间见了1000多个人,瘦了20多斤。

  5个月1000人,平均一天就是7个人。每见一个人都要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,规划和未来蓝图,一遍又一遍,不厌其烦。这工作量想想都很恐怖。

  在这之前雷军是金山软件的总经理,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。他本可以拿钱去做做投资,过过逍遥日子。可他却愿意放下面子,连对一个地区小工厂的领导也客客气气,一趟趟不知疲倦去拜访。

 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。至少我看到许多人远没有雷军那个成就,只是年纪到了,职位高了,就喜欢摆架子,不做事了。每天沾沾自喜,好逸恶劳。

  这是很危险的。

  职场就是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如今再没有那种做到管理层就可以动动嘴皮子,指挥一下就够了的好事。

  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,产出价值,无论职位高低,一样会被淘汰。

  最近腾讯、京东、阿里从高层开始裁员就是很好的例证。说是给年轻人让位置,实际上是让一批不能跟上企业发展节奏的人提前下岗。

  这就是现状,但你也不必过分焦虑。因为与其坐以待毙,你还有很多行动可以去做。比如说,主动出击。

  首先,是主动学习新知识。

  学习这个事情,并不一定越年轻越有优势。只要你不被过去的经验所禁锢,时常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到固化的思维中,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,其实你才有优势。

  为什么这么说?

  因为你并不是从零开始学习,而是从中途开始进化。换句话说,你是有基础的。相较于年轻人而言,你理解起来其实更快,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理解而已。

  就拿我所在的营销行业而言,过去几年很多人觉得互联网颠覆了市场营销的所有方法,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。

  互联网只是增强了某些手段,给某些过时的营销手法重新赋能而已。但营销的本质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,那就是建立独特的品牌联想,最终促进产品销售。

  举个例子。

  我一个朋友曾在一家传统广告公司,给品牌做天猫的营销活动。天猫那边的小伙伴丢过来一堆介绍文件,又是超级品牌日,又是聚划算,又是粉丝狂欢节的,一般人看了早就头大了。

  可他呢?

  他花了一天时间去研究每个文件里的机制和区别,然后再解释给自己团队的小伙伴们听,最后带领大家做了一份超棒的方案,成功帮客户拿下天猫最大的超级品牌日项目。

  我在听这个故事时,记忆最深的地方是他拿着天猫给的文件一遍遍问电商部门的同事,这个是什么意思,那个和我们平时做的有什么区别。

  他一个35岁的人,向年纪比他小七八岁的人请教,搞得人家都不好意思了。可我觉得他特别厉害,既然自己不懂,那就主动去问,而不是端着架子,这是让我最敬佩的地方。

  在千变万化中,去寻找那些不变的东西,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去改进。

  这是第一个“主动出击”。

  第二个“主动出击”,是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网络。

  “职场中年人”的人脉其实是相对广阔的。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,前同事、前老板甚至猎头都应该认识不少了。如今他们散落在行业的各个公司里,而且普遍身居中高位,这都是你宝贵的人脉资源。

  只要你平时做人还到位,与人为善,这些人都可以构建成你的信息网络。

  比如哪家公司最近有什么动作,哪家新公司最近势头很猛,行业里发生了什么趋势变化,哪里有新机会还不错,甚至是八卦新闻等等,这都可以互通有无。

  整理一下你的“熟人清单”,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还认识不少人。你只用有意识地和他们增加往来,打开信息通路,保证自己不要滞后,就已经甩开了一大波人。

  以上两个“主动出击”,都不需要花特别大的力气。只要迈过心里那道坎,一切都很简单。

  这不是你能不能,而是你愿不愿意。

  3

  与其拼体力,不如拼“识人”

  这是今天最后一个建议。

  所谓“识人”,就是识别对方靠不靠谱,有没有能力,能不能做大事。

  工作五六年甚至更久的人,大多数都应该开始管人。很多人以为管人就是安排下属把事情做好,自己便可高枕无忧。

  这是个极其错误的想法。

 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,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,想法也越来越多,你如果不能在某一个方面镇住他们,不服你是分分钟的事。

  厉害的管理者,都有一套拿手绝活,让下属们心甘情愿跟着他一起做事。这就是人心的作用。

  我曾经遇到一个老板就是如此。

  她在专业能力上其实并没有教我许多东西,可她却是我的伯乐,不断为我在公司里争取更多的表现时机,在客户面前也极力推崇我。这都让我获得了非常多成长和曝光的机会。

  她做管理最大的特点,就是非常“挺”自己的下属。而且她一眼就能辨别出一个人是真有本事,还是胡说八道。

  即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与她再共事,我依然非常感激。这是她的人格魅力。

  而这样的人具备很强的向心力,在职场上很容易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团队,创造出巨大的价值。而且这种人很难被淘汰,因为一淘汰就可能淘汰掉一整个队伍,对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损失。

  就像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一样,比武力他没有林冲、武松高,比智力也没有吴用、公孙胜厉害,可做老大的偏偏就是这个“文不能安邦,武不能服众”的人。

  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他懂用人,会服人。

  所以如果你在职场上开始带团队了,不妨先问问自己:

  1、我的下属服不服我?

  2、他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共事?

  3、我能不能带领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?

  不想被淘汰,就要反客为主,想清楚公司淘汰你的成本是多少,它是否会大过公司所获得的收益。当你越往上走,考虑问题的重心越要从个人向团队倾斜。

  不想被淘汰,那就让自己的“被淘汰成本”尽可能提高。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工资,而是你这整个团队的价值,你在里面扮演的角色,你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,甚至你在客户那边的形象……

  这都是你的 “帮手”。它们都是公司要淘汰你时,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。当你所牵连的事情越多,牵连的人越多,就越难被淘汰。这就是“抱团”的力量。

  而这一切的关键,就是会“识人”。

  识别不同人的能力,配备合适的专业岗位;识别不同人的性格,创造适合他发挥的空间;识别不同人的需求,懂得如何做到利益捆绑。

  知人善用,人尽其才。做到这一点,你会获得巨大的回报。

 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,依然是大家熟悉的三段式。最后简单总结一下:

  如何做到难以被淘汰?

  1、与其拼经验,不如拼洞察;

  2、与其等着被淘汰,不如主动去出击;

  3、与其拼体力,不如拼“识人”;

  以上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。

Tags: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